当前位置:首页 > 香烟新闻 > 正文

杨海林:来自“云烟之乡”的蚜虫“杀手”-湖南宁乡:构建绿色防控体系 有机、绿色农作物丰收增产

穷游小队带你玩——湖南宁乡神仙岭,一个神仙住的地方 来源:哔哩哔哩网

杨海林:来自“云烟之乡”的蚜虫“杀手”

从2010年到2022年,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科技工作者成功实现蚜茧蜂标准化生产的重大突破,掌握了一块绿色防控的核心“芯片”,形成了自主掌控的“繁、收、储、运、用”全链条专利技术,广泛运用于烟叶生产并辐射大农业,成为全球生物防治领域标杆,是烟草行业“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成功范例和云南烟草、中国烟草绿色发展的亮丽名片。玉溪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的技术人员杨海林就是云南省烟蚜茧蜂防治研究团队的一名骨干科技工作者。

2012年,杨海林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进入玉溪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工作,并加入了烟蚜茧蜂防治研究团队。他参与破译了烟蚜茧蜂的染色体级别的基因组,构建了由13个州(市)117个县(市、区)测报站点组成的全省性蚜虫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和监测预警信息平台。

杨海林(中)正在查看繁蜂育苗情况(资料图)。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 供图

杨海林与省、州(市)两级烟草部门技术团队一道,在烟蚜茧蜂规模化繁育技术及工艺、高密度繁育方法、收集释放技术、冬季保种技术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集成了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体系。为此,他研发了幼苗繁蜂和成株繁蜂两种高密度繁蜂的方法,随后又解决了僵蚜采集、储运等问题。他在国际上首次完成烟蚜茧蜂基因组高质量组装与注释及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建立了烟蚜茧蜂生态评价方法,突破了烟蚜茧蜂精准滞育世界难题,建立了与僵蚜产品规模化生产相配套的光温滞育调控技术体系。

根据产品化生产需要,杨海林建立了高效、均质的蚜茧蜂工程化繁育技术;在国际上首创了具有行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僵蚜产品生产线,实现僵蚜采集、筛选、分装全自动化操作;建立包括僵蚜产品生产、释放及质量控制的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国家标准,实现了蚜茧蜂标准化生产的重大突破。

杨海林在田间向技术人员讲解放蜂技术要求(资料图)。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 供图

为了实现蚜虫生物防治技术从烟蚜茧蜂单一蜂种向多种蚜茧蜂种类复合放蜂的拓展和跨越,杨海林和同事们经常深入野外、深入田间,采集标本、布置试验。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获2013年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杨海林主要负责编写的《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规程》获2015年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颁发的标准化创新贡献奖;参与研发的“一种轮作烟田烟蚜的生物防治方法”“烟蚜茧蜂越冬保种繁育方法”“烟蚜越冬保种繁育方法”“一种菜蚜茧蜂繁殖方法”“一种僵蚜自动定量分装机”均获得国家专利并投入使用。

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市场化之后,杨海林又从研究人员转身成为一名蚜茧蜂市场拓展人员。为了将蚜茧蜂产品从烟草产业推向大农业,从云南推向全国,他除了在实验室开展技术研究之外,又开始跑起了市场。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必须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把蚜茧蜂推到蔬菜、枸杞等作物上,他主动去蔬菜基地做实验,把蚜茧蜂的防治效果真真切切演示给菜农以及蔬菜种植合作社的技术人员看。

杨海林查看大农业作物蚜虫防治效果(资料图)。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 供图

在杨海林以及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蚜茧蜂产品实现了家喻户晓,但是他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改进产品。在露天农业应用僵蚜盒式产品的基础上,为了适应设施农业,他开发了僵蚜袋式产品,有效降低了成本;为了适应大规模区域尺度的投放,他便应用无人机,实现精准投放;为了保证投放的产品包装不对环境造成威胁,他又开发了可降解的环保包装材料。更新迭代的多样化产品形式,助推构建适合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需求的放蜂方式。

在蚜茧蜂市场化的引领下,带动了一系列生物防治产品的研究和应用。夜蛾黑卵蜂防治夜蛾类害虫、捕食螨防治蓟马、叉角厉蝽防治夜蛾类害虫、烟草内源抗病毒制剂防治病毒病等一系列的生物防治技术及产品如雨后春笋,在云南大地上生根发芽,不仅丰富了烟草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体系,还带动了生物防治技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落地。

云岭最美科技人

僵蚜繁育 周永兴供

7月18日,2022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举行,同期发布了2023年“云岭最美科技人”。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申报的“寄生性天敌蚜茧蜂防治蚜虫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22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研究员余砚碧代表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上台接受云南省委书记颁奖。

以虫治虫是一种取之自然的农业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在全球现代农业发展中,以虫治虫的研发及应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近年来,一项发端于云南省玉溪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大成于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登上世界生物防治技术高峰,成为全球生物防治的一个标杆。

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开创了利用寄生性天敌蚜茧蜂防治蚜虫的路径,解决了生物防治蚜虫的难题,是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绿色发展转型的一个缩影。

科技“蚜防组”

昆虫学博士、玉溪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高级农艺师杨海林2012年加入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研究团队。他集成了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体系,与省、市(州)两级烟草部门技术团队一道,在蚜茧蜂规模化繁育技术及工艺、高密度繁育方法、收集释放技术、冬季保种技术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至今已有十多年:2010年,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组建研究团队并设立专项进行技术攻关,在云南烟区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2012年,这项技术全面覆盖了云南主要烟区;2014年开始在全国烟区推广,到2016年实现全国烟区全覆盖。2018年,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在大农业应用的面积首次超过了烟草。2019年,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共同召开的第三届区域病虫害治理会议上,这项技术被列为面向全球推介的重点技术。

2022年5月,“寄生性天敌蚜茧蜂防治蚜虫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科技成果以国际领先水平,通过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克勤领衔的专家组鉴评。

这项科研成果领跑全球,云南省烟草系统的研究团队为之奋斗了十多年。“蚜防专家小组”成员大都是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和青年才俊,由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研究员余砚碧领衔,技术骨干包括昆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高级农艺师詹莜国,玉溪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研究员张立猛和高级农艺师杨硕媛、杨海林、谷星慧等,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高级农艺师刘春明、大理白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高级农艺师孙军伟等。

“拔蚜”出新招

蚜茧蜂防治蚜虫,首先要培育寄主植物,利用寄主植物繁育蚜虫,再把蚜茧蜂接入蚜虫形成僵蚜,蚜茧蜂羽化后寻找蚜虫产卵寄生,形成循环。从繁蚜、繁蜂到量产僵蚜、采集、储运,每一个环节都是难关。

“蚜防专家小组”前后启动实施16个重点科技项目,筛选了包括烤烟、蔬菜、禾本科作物等100多种植物来尝试繁育蚜虫,攻克了保种复壮的难题,研发了幼苗繁蜂和成株繁蜂两种高密度繁蜂的方法,然后又解决了僵蚜采集、储运等问题。

经过十多年艰苦努力,“蚜防专家小组”创建了“均质繁蜂—无损收集—高效分选—自动计数—精准分装—储运释放”一体化僵蚜产品开发及应用技术体系,形成了自主掌控的“繁、收、储、运、用”全链条专利技术,实现了农田生态系统对蚜虫的高效精准生物防控。

目前,由玉溪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主导建成了规模全球领先的蚜茧蜂繁育基地,基地拥有50个漂浮育苗大棚、2套蚜茧蜂僵蚜自动收集生产线、30余人的技术团队,集科研试验、规模化繁育及相关培训为一体,每年都有大量的蚜茧蜂僵蚜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小小蚜茧蜂如今成了规模庞大的以蜂治蚜“军团”。

玉溪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按市场化运作模式成立玉溪三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玉溪三农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转化蚜茧蜂相关专利27项,产品远销5省,覆盖烤烟大田面积1893万亩,成功实现蚜茧蜂工厂化生产、市场化经营。

护航大农业

作为引领农业领域生物防治技术的典型代表,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的影响早已不限于烟草,而是惠及到了整个大农业。自2014年起,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从云南推广到全国,从单一作物应用到多种作物,并实现了周年繁蜂、全年放蜂,在油菜、十字花科蔬菜、粮食、水果等非烟作物上累计应用超1亿亩,加上烟草,累计应用超过2亿亩。

杨海林表示,长期应用蚜茧蜂防治蚜虫的区域已经形成了稳定的蚜茧蜂种群,一些害虫的“天敌”如瓢虫、食蚜蝇、丽蚜小蜂等得到了一定保护,尤其是瓢虫、丽蚜小蜂等种群数量显著提升。近年来,随着烟粮协同、烟经融合等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构建,蚜茧蜂防蚜治蚜的应用降低了粮、油、烟、豆轮作区的虫害防治成本,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与化学防治相比,蚜茧蜂生物防治到底有多省钱?杨海林说,利用蚜茧蜂防治蚜虫由于大大节省了人工,每亩成本仅为5元左右。

玉溪市通海县宏顺源育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建雄说,在种植季,化学防治蚜虫每亩地的成本约为70—140元,而蚜茧蜂防治蚜虫只需要四五元。

为推广应用蚜茧蜂技术,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在玉溪和大理建立了两个省级技术培训基地,其余烟区则分别建立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专业化分工明确的繁蜂基地,负责本区域的技术培训及适宜本区域的保种技术、散放技术研究。2010—2022年,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系统培训蚜茧蜂技术骨干1万余人次、专业技术人才2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20余万册,在示范区培训了50万名烟农,直接受益农户达100余万户。

小虫护生态

生物防控、绿色植保是如今全球农业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方向。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加入了人为干预,它对环境的影响如何?蚜虫被消灭了,蚜茧蜂种群会不会泛滥?会不会危害其他生物,破坏现有的生态平衡呢?

多年推广应用发现,蚜茧蜂生物防治最主要的优势就是不会破坏环境,其杀虫目标明确,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水体无害,无残留、可持续,生态效益显著。

杨海林表示,放蜂后,蚜茧蜂会在田间自然定殖,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地把蚜虫数量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蚜茧蜂生命周期仅有七八天,当蚜虫数量下降到临界点,蚜茧蜂找不到寄主,很快就会死亡,因此不会出现种群暴增打破生态平衡的问题。应用者只要根据预测预报指数进行适度人工干预,就能维持农业生态安全。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将蚜茧蜂防治蚜虫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并成功推向大农业市场,带来行业转型升级的新经济增长点,也带动了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在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世界农业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由于目前全球尚没有一个科研机构或者企业对蚜茧蜂防害控害作用进行准确的评估,杨海林和他所在的团队又有了新的任务,他们将致力于这项技术定性定量、标准化评估体系的构建。

代快:代马辞北风 快步踏清秋

代快察看大棚野生烟

代快测量烤烟轮作田里蚕豆的长势

万涓成溪,溪水如玉。这是玉溪,这里有清碧无瑕、琉璃万顷的抚仙湖。

绿洲林海,天然氧吧,这是施甸,这是5.6万亩荒山变成的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一个是水,一个是山。两者本无关联。代快,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业水资源利用专业博士,却因为后者,因深受杨善洲事迹的感染,为追求服务农业及助农增收的梦想,毅然决然来到云南玉溪,为现代烟叶生产尽己所能,将科研运用于实践,一如晶莹剔透、水天一色的抚仙湖,深邃浪漫,美不胜收。

烟雨流年 兰香泼墨

“杨老书记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一干就是22年,白了头发,绿了数万亩荒山,却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交给国家。他是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获奖人物之一。那时候,我在做博士研究生论文,是他的事迹感染了我。所以,在毕业后,恰逢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在京招聘大学生,我就选择了来云南,希望像仰慕的先辈一样,为群众做点实事,为社会尽一份能量。”这是代快2012年8月到云南工作的缘由。

在云南省烟草公司玉溪市公司技术中心,同时也是行业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研究中心,代快是团队里为数不多的女博士之一。随即,代快就主持云南省烟草公司科技计划重点项目3项,围绕植烟土壤养分调控、营养协同控病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开展研究。

其中,植烟土壤钾素有效性障碍因子研究与应用项目,开发了“叶面肥替代、钾肥后移、烟杆生物炭 有机肥(有机钾肥)”集成技术,实现上部烟叶含钾量提高15%以上,中部烟叶含钾量提高10%以上。同时,构建了烟叶含钾量提升综合技术规程(企业标准)。近3年,累计推广应用3.85万亩,平均每亩新增产值262.56元,累计新增产值1010.9万元。

抚仙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储备资源,为更加科学、负责任地保护好其生态环境,并兼顾周边农民的经济收入,代快负责开展抚仙湖流域植烟区氮磷面源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应用项目。项目研究明确了抚仙湖流域植烟区适宜种植模式“烟草—蚕豆—水稻—蚕豆”下氮肥用量可以降低26%,农田排水中总氮和总磷流失量分别降低18%、10%,开发出2种高效吸附水体氮磷面源污染的复合材料,比常规材料陶粒平均高2倍至4倍。该项目最终将构建流域科学合理的轮作模式和施肥体系,以及径流水生态阻控及末端治理技术方案,可为内陆地区同类沿湖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种样板。

作为项目负责人,代快新启动一项对连作土壤生物肥力及烟草抗性提升的关键技术研究,筛选出3株本地高效蚕豆根瘤菌,成功应用于烟后蚕豆。筛选到1种具有高诱抗活性的新结构寡糖,初步探明一种新型寡糖结构与噻唑膦复配施用,对根结线虫的防效提高16.7%,病情指数降低12.5%。该项目将继续在营养协同控病、药肥一体等方面开展研究,并有望推出实用的药肥一体产品。

若焰晨星 无量黎明

代快还参与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重点项目3项,参与完成云南省烟草公司科技计划项目8项;参与研究突破了菜烟高复种区土壤综合保育技术、生物炭新型材料改良土壤、土壤数据库构建与应用、生物有机肥、生防菌剂防病、蚜虫可持续防控等6项关键技术。7项科技成果在烤烟及非烟作物累计推广约2794万亩,累计新增烟叶产值23.6亿元,新增烟叶税利4.72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为玉溪市烟草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作为主要参与人的密集种植烟区土壤保育及烟叶质量提升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在玉溪建立了“烟菜高复种烟区土壤综合保育技术”。她还参与了多功能生防菌剂与生物多样性协同控制烟草真菌病害的研究与示范应用、蚜虫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烟田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基于生物炭的植烟土壤改良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开展了从生物炭炭化装备、不同原料中试生产工艺、土壤改良理论到田间示范推广的全过程研究;建立了国内首个针对南方典型烟区的系统性“生物炭”植烟土壤保育理论体系,成功应用于土壤保水、保肥,物理、微生物学性状改善,农田固碳及农残钝化等多种应用场景,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

代快主要参与的玉溪优质生态烟叶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建立了蚜虫等病虫害测报模型;开发出了烟草专用绿色木霉菌剂、芽孢杆菌菌剂和有机诱导抗病剂单纯合制剂,并编写了产品使用手册和说明书。在全市5个县(市、区)进行推广应用,累计示范面积11.4万亩,促进全市烟叶生产管理水平和烟叶安全性的稳步提升。她参与的红塔品牌导向玉溪特色烟叶品质研究项目,建立了红塔品牌导向的玉溪烟叶原料生产技术指标体系,形成了《玉溪市优质烤烟生产技术标准》。

工作很忙,她从不因自己是女性而要求有特殊待遇,相反,工作付出比很多男同志还多,甚至临产前一天还坚持在岗位上。

近3年来,她连续蹲点下乡指导各县(市、区)烤烟生产技术,2020年以下乡蹲点峨山县为主,包括江川、澄江等其他5个县(市、区),累计下乡120天。针对江川区KRK26烤烟、通海县K326烤烟、峨山县K326烤烟病害高发地区,及时采集土样分析病原,确保用药科学及时,每亩挽回经济损失近200元,累计挽回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代快负责的玉溪市植烟土壤保育专项工作,建立核心示范区3个,面积累计3万亩,平均烟叶产值提高256元/亩,每年累计增加烟叶产值约768万元。她负责指导玉溪各县(市、区)测土施肥工作,积极推荐商品有机肥及农家肥腐熟还田,全市烤烟实现了有机肥98%覆盖。高肥力烟区累计减少化学肥料用量1029吨,产值累计增加1134万元,实现了烤烟提质增效,肥料高效利用,环境排放减少,土壤生产力提升,为烤烟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由于与丈夫分居两地,工作与养育孩子的重担都落在代快自己身上。遇到紧急繁多的工作任务时,连续几个月每天平均工作时长超过14小时。每天回到家,孩子已经睡着了,孩子没醒她又上班了,孩子一连几周见不到妈妈,早已成了家常便饭。下乡调研、田间做实验,山高路远,烈日炎炎,她从来没有叫苦喊累。有一次她做实验回来,由于在烈日下暴晒几个小时,十分疲乏。但是,孩子要让妈妈讲绘本,她打起精神开始讲,可是,不到一小会儿,自己居然睡着了,还是孩子把她摇醒,刚讲了一页,又迷迷糊糊开始说着试验方案,孩子气得哭笑不得……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工作以来,代快的1项科研成果获得云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成果获得地厅级二等奖,2项成果获得地厅级三等奖,发表文章18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0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参与编制并发布地方标准1项,企业标准6项。

每当看到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见到实效的那一刻,代快心有慰藉。她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踏踏实实坚守初心,不虚度时光,永攀科技高峰,努力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作出一点贡献,便无怨无悔。”

“牡丹江”烟标

中国黑龙江海林卷烟厂(今牡丹江卷烟厂)曾出品“牡丹江”牌过滤嘴香烟,烤烟型,焦油含量中。该烟标上的“牡丹江”三字,属行草字体,龙飞凤舞,潇洒有力,飘逸传神,美观大方。该烟标山的“牡丹江”山水图案,简洁明快,充分展示了牡丹江自然山水的旖旎风光和神奇魅力,令人惊叹,令人难忘。

海林卷烟厂曾生产白龙、红龙、青龙、金龙、金红龙、国安、双鸟、老仁义、力马、三宝、玉莲、仙乐、关东、红月季、杜鹃花、扶桑、牡丹江、林海、刺天茄、帛画、珍宝岛、威虎山、虹云桥、秋菊、美多、神童、晋菊、海浪、雪山、雪原、紫丁香、滑雪、增产、稻香等品牌香烟。

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省辖地级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黑龙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东北东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黑龙江的重要开放门户。牡丹江市,因黑龙江省松花江上最大支流之一的牡丹江横跨市区因而得名。牡丹江风光旖旎,景色天成,素有“塞北江南”之称。主要风景名胜古迹及人文景点有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威虎山国家森林公园、镜泊湖、东宁要塞遗址、雪乡滑雪场、牡丹峰滑雪场、八女投江纪念群雕、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等。2011年,牡丹江入选“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雪乡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境内的大海林林业局辖区内的长汀镇双峰林场,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长汀镇秃顶子山西南侧。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6.3亿元。2022年,全市GDP实现925.7亿元、

牡丹江素以“镜泊胜景、中国雪乡、林海雪原”著称,是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地、满族发祥地、全国第三大朝鲜族聚居地,商周时期莺歌岭文化、唐代渤海文化、清代宁古塔流人文化、近代“闯关东”移民文化、开发建设北大荒知青文化等在此积淀传承。

牡丹江国际会展中心是由牡丹江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建的集展览、会议、商务、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智能化展馆。从建成伊始,就成为牡丹江市的城市标志性建筑之一。2011年7月,牡丹江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以其完善的场馆功能和专业的服务团队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牡丹江)-俄罗斯(远东)国际木业博览会”、“牡丹江市商标大集暨驰名、著名、知名商标企业展示展销会”等大型展会。

2020年10月31日,伴随着一条“林海灵芝”卷烟在黑龙江烟草工业牡丹江卷烟厂下线,“海林和穆棱卷烟厂联合易地技改项目”实现全线带料试车试运行,具备了实际生产能力。牡丹江卷烟厂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夯实共同文化基础,真正实现文化融合,创造更大价值。用“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勤奋,写就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烟草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落实“东北振兴”战略作出新贡献。

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牡丹江卷烟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和吉林省东部最大的中心城市牡丹江。2021年7月26日,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牡丹江卷烟厂举行揭牌仪式,为牡丹江市整合优势资源、壮大市级财源,促进全省烟草工业布局调整、集约化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牡丹江卷烟厂在高质量推进两厂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在高起点对标行业一流卷烟工厂建设上开新局,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再立新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年,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牡丹江卷烟厂卷包车间生产技术主管于险民、牡丹江卷烟厂卷包车间班组长袁德军获得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劳动模范称号。

2023年,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牡丹江卷烟厂召开用工分配制度改革试点项目推进会,深入贯彻落实公司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部署,切实做好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湖南宁乡:构建绿色防控体系 有机、绿色农作物丰收增产

专家现场为果树悬挂天敌昆虫卵卡。受访单位供图

小寒时节前夕,相比于户外寒冷的天气,位于湖南宁乡市大成桥镇鹊山村湖南尚果采摘园的房间里则是暖意融融,忙碌了一年的员工们坐在一起吃着零食、喝着茶畅谈来年的工作与规划。

“借助绿色防控技术实打实的效果,采摘园今年十多个种类的瓜果迎来增产,高品质瓜果让游客量也上了新台阶,趁着农闲我们聚在一起交流,为来年创造更好业绩加油。”湖南尚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建军笑着和大伙说道。

近年来,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不断利用新技术、新科技,保障粮食及重要副食品的生产安全。其中,宁乡不少区域通过绿色防控技术惠及大农业,放飞害虫“天敌”达到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实现区域性有机、绿色农作物的丰收增产。

农户在田间悬挂天敌昆虫卵卡。受访单位供图

绿色防控技术“大显身手”

2023年12月中下旬,宁乡的田间地头迎来了秋收后的首个忙碌期, 农民们在田边清沟排水、培土壅根、疏松土壤,增强蓄水保水能力,并通过冬耕、冬灌消灭越冬害虫,为来年春耕做准备。

此时,鹊山村尚果采摘园内游客在采摘最后一批火龙果,果园内的工作人员则正在给果树施肥、枝干扎上“防冻服”、树枝进行二次修剪,尹建军拿着账本笑着告诉记者:“种植园从2021年的40余万元盈利增长到2022年80余万元,2023年初步统计超110万元。”

据了解,尚果采摘园总面积约215亩,种植有火龙果、苹果、猕猴桃、无花果、橘类等多种类瓜果,园区主打绿色、无公害概念,瓜果全部供给游客自行采摘,不面向市场进行销售,这种模式对农产品质量要求很高。

以前,采摘园主要使用杀虫灯、诱蝇球等设备代替农药喷洒,但虫害依然对瓜果有较大危害,遇到特殊时间节点需要增加人手采取人工除虫的办法,这给采摘园的瓜果品质、人工成本、产品品牌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2020年这一现状有了新的变化,当年宁乡市在大成桥镇、金洲镇、沩山、巷子口等地,投放了总计超过1亿头的蚜茧蜂、赤眼蜂、蠋蝽、异色瓢虫等害虫天敌,这些益虫有效覆盖了当地4.7万亩果林、蔬菜、茶叶基地,在区域内形成了“以虫治虫”的治理效果。

当地很多农户的经济作物立马实现了增产,田里的害虫数量也肉眼可见的减少,尚果采摘园也从中尝到了“甜头”。2021年,尹建军便主动申请在园内放飞益虫,这让包括果实蝇、蚜虫在内的害虫数量变少了,虫害损失也大幅度降低。

益虫放飞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其成效持久且稳定。对此,尹建军表示:“在绿色防控的保驾护航下,尚果采摘园迎来了果实成熟的第三个年头,顺利进入了果树的丰产期;从4月份放飞益虫到10月份瓜果收成,种植园基本没有打过农药,各种水果生长很好。”

而绿色防控技术在保证瓜果品质的前提下,也大幅降低了采摘园的人力、器材成本,过去215亩地在农忙高峰期需雇三个人同时打药,如今随着放飞害虫天敌的常态化,采摘园至少节省30%的人工成本,算下来一年减收支出达3-4万元。

宁乡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绿色防控技术首先在长沙2万多亩烤烟田应用,随着推广面积的逐年扩大,益虫的放飞数量、覆盖区域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宁乡整个农业种植区的经济作物都有受益。”

专家现场发放天敌昆虫卵卡、开展技术宣讲教学。受访单位供图

助推改善区域性生态环境

走进位于宁乡大屯营镇大屯营村的田间大棚内,村民谭波正在采摘最后一批茄子、黄瓜等经济作物。“得益于绿色防控技术的使用,田里农药的喷撒量大幅减少,今年蔬菜收成很不错。”谭波经过前期培训与实践,已对绿色防控技术十分了解。

2023年,谭波在村里承包了130亩地种烟,每亩产值约5000元,烟田采收后他分出60亩地种高品质香稻,每亩产值达1000-1100元,又用10亩地种植蔬菜瓜果,收成也有2-3万元,地里不同作物都依靠绿色防控技术实现了增产增收。

“以前田里经常会出现害虫咬烂水稻叶、烟叶的情况,但近几年随着各种益虫的大面积放飞,我们村里生态环境明显有了改善,现在田里的虫害情况显著减少。”谭波笑着表示:“只要田里收益好,依靠水稻、烟叶、蔬果的收成,养活我们一家6口不成问题!”

借助绿色防控技术惠及大农业,推进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预警监测和综合防控,并利用害虫“天敌”实现农作物的增产,有效改善当地农业生态环境,这一切正在宁乡的农村地区逐步成为现实。

据选址在宁乡市喻家坳乡的湖南烟草天敌昆虫繁育中心内的专家蔡海林博士说,绿色防控技术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它用农业防治、物理诱控、生物防治等手段来减少化学用药的使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尚果园大棚内使用绿色防控技术种植的瓜果。受访单位供图

如今,宁乡正积极推广化肥减量、农药减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不断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通过“无害化”“以草抑草”“以虫治虫”生物防控等绿色防控技术运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我们每年都在不断扩大益虫的放飞面积和数量,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从而促进农药减量施用,推动农业生态绿色发展。”宁乡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绿色防控技术只有每年都持之以恒地进行推广,才能推进绿色防控大农业应用面。

随着农户对新技术的逐步接受,加上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宁乡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用上了烟草绿色防控技术,通过人为增加自然界天敌种群数量,有效将害虫的为害水平控制在合理阈值。

同时,灯光诱捕、天敌防治、生物农药、植保无人机等“黑科技”也纷纷上阵,使得宁乡构建起了大农业绿色防控体系,区域性生态环境有了根本性改善,绿色正成为宁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更多相似内容:

https://news.cau.edu.cn/mtndnew/6f79da8ea23b43b497cf76f12b3bed6f.htm

https://www.farmer.com.cn/2023/10/18/wap_99938681.html

https://yndaily.yunnan.cn/pad/content/202307/22/content_151021.html

https://www.eastobacco.com/wap/content/2023-08/15/content_1181420.html

http://www.etmoc.com/look/looklist?Id=45077

http://m.nkb.com.cn/2023/0106/436332.html